群山吐翠,大河流觞,八月东部门户重重似画客满堂;新粮入仓,瓜果飘香,此刻三川大地叠翠流金万象兴。
8月26日,以“安召纳顿颂党恩 欢庆盛世送吉祥”为主题的2023年青海省第二十届土族安召纳顿艺术节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盛大开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土族安召纳顿是青海独有的一种本土文化,也是土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庞大的场面、多变的队形、古朴的傩戏舞蹈,充分展示民和县三川地区土族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反映了土族先民们的繁衍生息,追求美好生活的历程,蕴藏着丰富的人文信息,具有独特的审美意境。
“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至九月十五日,共历时六十多天,所以称为‘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民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隆学林介绍,“纳顿”土语音译“玩耍”“娱乐”,也有群众习惯称其为“跳会”,是土族人民最重要的文化娱乐盛典,也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作为本届艺术节的重头戏之一,开幕式上多样化、多场景、多剧目的纳顿艺术表演不仅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也让纳顿文化的灼灼风华推向世界。
“作为一名土族儿女,以前从没有看过纳顿节现场表演,今天特地来看看。”上午9时40分许,家住民和县海鸿国际广场附近的代女士带着5岁的儿子来到现场,希望能让儿子从小就能受到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
与此同时,在现场舞台后侧,作为开幕式第一个节目表演的演员之一,来自官亭镇纳顿队的喇贤林已穿好表演服饰,他和队友们互相整理对方胸前佩戴的盘绣扇袋。“虽然我今年已经72岁,但现在生活好了身体也好,就应该唱唱跳跳,去传承我们土族的传统文化。”喇贤林说。
上午10时,伴着锣鼓声声,纳顿颂歌《喜讯》表演正式拉开了艺术节序幕。只见从舞台两侧,或手持旌旗、或手持道具刀剑、或手持折扇的演员们随鼓点涌上舞台,他们用震天的锣鼓敲出纳顿颂歌的壮丽气势。
绚丽多彩,那是少女们跳起舞蹈《敬仙桃》,在翩翩起舞间尽情展示土族盘绣的精致美;震耳欲聋,那是少年们《打夯》发出的勤劳勇敢的劳动号子,吼出了土乡儿女创造美好家园的精气神;“大好”声声,那是庆祝丰收的纳顿赞歌,吼出了土乡儿女庆祝丰收的喜悦情。
而作为独特的婚礼习俗,当土族婚礼歌“道拉”唱响,或宛转悠扬或粗犷奔放的曲调,在舞台上一一“还原”娶亲、送亲、结婚仪式、谢宴等每一个土族儿女结婚场景。谢宴尾声,演员们将喜糖和干果分给观众,让观众仿佛亲临婚礼现场沾沾“喜气”。
据记载,明初“道拉”就已盛行在土族婚礼中。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婚礼歌其曲调优美动听、婉转悠扬,既有喜庆祥和的气氛,又有粗犷奔放之豪情。“道拉”声声,唱出了土乡儿女婚庆嫁娶的情感美。
甘青节点,襟怀八方;土族纳顿,熠熠生光。
举办土族安召纳顿艺术节,展现的是土族儿女的文化个性,体现的是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民族和谐,带动的是地区文化旅游融出的新格局,促进的是民族团结进步。如今的土族安召纳顿艺术节不仅是土族群众感恩庆丰收的日子,更是一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盛会,集中展现土族人民勤劳智慧、自强不息、迎难而上、开放兼容的新时代精神风貌,成为了青海河湟地区古老而珍贵的民族民间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