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孙诗卉 上海报道

近年来,随着健康险产品发展的日趋成熟,健康险赛道竞争愈加激烈,单纯提供风险保障已不能满足用户需求,越来越多的险企积极寻找差异化竞争之路,其中保险叠加服务、医险结合、医养结合等延伸赛道正在成为健康险企业破局的关注焦点。

持续探索“医+险”产业融合

华创证券指出,当前各保险公司依然保持着产品较大的同质化,这时候需要更创新和个性化的方式来跨维度竞争。在医险融合领域,已有多家险企试水,除了多场景诊疗陪伴服务,还包括重疾绿通、专家预约、在线问诊,以及前期预防、中期治疗、后期康复等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等等,此外还有在支付端的医险融合便民服务,如近年来在赔付案件中占比越来越高的“直付”式赔付等等。

例如,平安健康险推出全程诊疗陪伴服务品牌“平安乐健康”,具体服务包含7*24小时的专属家医服务、就医陪诊服务及住院陪护等。据了解,在新升级的平安e生保·百万医疗2023的保单权益中已经包含了专属家庭医生、就医陪诊、住院陪护三项服务。

平安健康险表示,此举聚焦就医服务主动破局,对冲长寿时代下,长期带病生存对商业健康险带来的风险,从健康险的保险保障扩展到健康管理领域的优质服务,从基础保单理赔向以人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升级转型。区别于常规意义上的保险产品,这可以看作是对健康险产品的延伸,从就医服务着手,在“医+险”方面做到有机结合,使得用户在保险保障之外能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就用户端而言,老百姓的健康意识在疫情之后不断提升,对健康险产品的需求也从简单的事后理赔,扩展到与健康相伴的多场景服务流程。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也有所差异,但有感知、有体验的服务往往能更契合用户需求。

就诊痛点可由保险服务缓解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022年我国的就医人次达到了84亿人次,住院2.4亿人次,每年人均就医6次。而在就医过程中,老年人可能会遇到设备不会用、体力跟不上的问题;上班族则可能存在没时间看病、小病不想看的问题;对于幼儿看病,则存在排队时间长、小孩需照顾等问题;而针对异地就医人群来说,人生地不熟、来回折腾则是主要的就医痛点。在此背景下,保险公司的就医服务提供对于客户来说正和时宜且切中要害。

此外,健康险产品常常被诟病只保健康体,如果出险了就“一赔了之”,用户难以获得产品服务体验。如今,带病体或次标体被逐渐纳入可保人群、细分人群的产品先后推出,优质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越发成为健康险产品新的“兵家必争之地”,健康险行业从“保健康人”向“保人健康”积极转变。

可以说,由健康险向健康产业全周期延伸后,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的作用愈发重要。健康险的延伸服务是为了契合老百姓的根本需求——健康,而优质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亦需要一套完整、可持续的平台生态加以支撑保障,这也考验着保险公司在服务端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和资源协同能力。

目前,业内已有多家保险公司均在医疗服务领域积极布局,除了中国平安持续升级医疗健康生态圈战略以外,太保也于今年发布了太保大健康服务蓝图,此外,太平、泰康等险企也提供了医疗陪诊相关服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