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英山县委宣传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建设现场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是英山县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又一具体行动。

近年来,英山县委、县政府举红色牌,走绿色路,打响了一场“红+绿+旅”融合发展的攻坚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多方发力,让红色文化亮起来

英山红色底蕴深厚。这里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战争年代,红四方面军从这里西征,红二十五军从这里集结长征,红二十七军在这里组建成立,红二十八军在这里开辟根据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全县10万儿女参军参战,7400多名英雄儿女英勇献身,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

英山红色资源丰富。全县已发现革命遗址遗迹202处,其中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2处、县级18处。

自2021年换届以来,英山县明确把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作为县域发展的重要内容,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与绿色产业深度契合、与全域旅游广泛融合,多措并举,多方发力,传承红色基因,加快绿色崛起。

把红色资源收集全、保护好。县老促会念好“红”字经、唱好“促”字戏,在完成《红色英山》丛书、《英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编纂任务后,组织实施全县红色遗址遗迹调查,收集资料270套(份),已结集出版《英山红色遗址遗迹概览》,以图文并茂形式,展现红色遗址遗迹的历史、现状及保护利用情况。县红色文化研究会选派专家到广州、南昌等地调查取证,出版《英山的黄埔记忆》《肃反沉冤录》等,填补英山红色史料的空白。县文旅局、教育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加强红色文化研究,加大红色故事发掘、整理、宣传力度,为推进红绿融合发展、赋能老区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把红色遗址遗迹修缮好、建设好。不断加大遗址遗迹挖掘保护和开发建设力度,打造一批又一批红色阵地。县民政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先后投资1400多万元改造修缮县烈士陵园;县文物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争取资金700多万元修缮22处烈士墓群。通过广泛的宣传推介,激发乡村和企业参与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热情。铭先文化旅游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长征精神体验园、大别山革命文化陈列馆。雷家店镇杨家坊村迁扩建姜镜堂烈士纪念馆,红山镇邵河村新建彭干臣革命历史展览馆,陶家河乡胡家湾村建成牛背脊骨战役陈列馆。

据统计,全县建成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村史馆、陈列馆30多个,红色文化广场、长廊100多个。

因势利导,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红色是英山靓丽的底色。该县出台《关于英山县文旅产业发展规划意见》等文件,因势利导,以红色遗址开发和建设为主线,大力发展红色经济,将红色资源转变为“红火产业”。

雷家店镇蔡家畈村是该县第一个党支部、第一支农民武装、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村里先后建成萧伯唐烈士纪念馆、32烈士纪念园、红色旅游接待中心、红色村史馆、红军餐厅等,开发了红军饭、红军菜、红色购物等项目,引得武汉、黄石、黄州等地游客慕名而来,带动旅游经济发展和群众就业。方家咀乡千斤坪村是鸡鸣河会议所在地,村里整合各类资金4400万元,建成红四军鸡鸣河会议旧址纪念馆,修建纪念碑、冲锋号、胜利之火三个标志性建筑,融合九龙岛旅游资源,结合千斤坪蓝莓产业,实现“红+绿+旅”互动,建成南部水乡生态旅游带精品打卡点,2022年接待游客和参观者达到12万余人。

截至目前,全县有36个村建设红色美丽村庄,发展红色经济。

红色引领,延伸链条,多元开发,融合发展。桃花冲风景区将红二十八军纪念馆、红军医院旧址、纪念碑与十里桃花溪、桃花康养小镇、滑雪场等链接,打造红绿融合发展新亮点,成为热点打卡地。牛背脊骨旅游公司投资800多万元,在红二十五军牛背脊骨战场遗址处建成红二十五军牛背脊骨战斗无名烈士纪念碑、无名烈士墓群、战场遗迹保护标识、红军之家饭店等,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大别山革命历史文化陈列馆、红军长征精神体验园,2022年接待学习培训党员干部和游客15万余人,红色综合收入680万元,成为红旅融合典范,被省直机关工委授予“省直机关党员培训基地”,被中国老促会授予“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示范基地”,是全省第一家获此殊荣的红色景点。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项目投资2.58亿元,是英山县首个过亿元的重大红色文旅项目。英山园区将展现军长徐海东率领红二十五军转战陶家河,集结北上长征的光辉历史,真实再现红军战斗情景。随着项目的建成运营,英山红色资源将得到全面激活,红色经济发展将驶入快车道。

以红促绿,让绿色发展快起来

以史为镜、以史明志,传承红色基因,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动力。

英山坚持走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之路,铸“红色”之魂,塑“绿色”之形,全力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把英山建设成为大别山最美最靓的绿色生态走廊。

放大绿色优势。英山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60天以上,被誉为天然氧吧。全县大力开展森林生态修复,持续推进绿满英山、森林抚育、封山育林、森林防火、国土绿化等行动,深入开展水生态修复,推进东河、西河、南河流域综合治理,不断实现水清、河畅、岸绿、路美。

提升绿色品质。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加强矿山风化层、建筑扬尘专项治理,严格禁止秸秆焚烧,严禁城乡生产生活污水、废水乱排乱放,加快工业水污染整治。持续推进厕所革命、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现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持续抓好农业生产“减肥减药”,加强城乡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全面开展“禁塑”行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打造“绿色银行”。利用自然资源禀赋,突出“强茶、扩药、增菜”特色,将山水资源变成“绿色银行”,大力发展英山县特色中药材、云雾茶以及茧丝绸产业,实现茶、药、蔬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以“大农业、大文旅、大健康”为发展战略,利用茶叶、中药材、丝绸制品等绿色产业开发旅游产品300多种。全县建成万亩茶叶1处、茶叶公园10处、农耕体验园8处、果蔬采摘园26处、花海花园2处,全县旅游业态不断丰富,旅游经济稳中向好。2023年第一季度,游客总数达30.8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5.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1%和21.8%。

从红色中走来,在绿色中崛起。英山县不断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走出一条以红促绿、红绿辉映、人与自然共兴共荣的发展之路。

(责编:汪泽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