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百善孝为先”,孝是传统美德,也是家风。在麻城市张家畈镇屈家畈村新桥塆,51岁的汪素平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患病的公公,用行动诠释孝道,把尊老爱幼、孝老爱亲诠释得生动具体。

汪素平的公公张楚山有两儿一女,受打工潮影响,纷纷外出打工。后来,妻子患病去世,女儿出嫁了,小儿子做了浙江的上门女婿。大儿子张泽恩在江苏做油漆工,大儿媳汪素平在江苏做服装加工。

对于张泽恩和汪素平夫妇而言,公公张楚山平常身体倒也健康,常年日夜劳作,在老家照看两个孩子,他们在外地务工,生活幸福简单。

然而,2014年腊月的一天,一个电话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轨迹。那天,张泽恩接到亲戚电话:“父亲中风了。”夫妻二人第二天就赶回老家,将老人送进医院。住院一段时间后,公公出院,生活已不能自理。

上有患重病的老人,下有读大学、小学的两个孩子,这对中年夫妇陷入了人生困境。汪素平权衡再三,她让丈夫继续外出打工,因为丈夫工资高点,打工才能挑起生活的重担。而她则留下来照顾生病的公公和上学的孩子。

春去暑来,汪素平无怨无悔照料老人日常起居,汗水常常湿透了衣衫;秋过冬至,汪素平无数次搬移老人到阳光下照晒,头发也开始泛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公公因身体疼痛经常情绪不好,言语上有时也会有所冲撞,汪素平总是忍气吞声;日日夜夜,泪水、汗水和委屈交织一起,以泪洗面已成家常便饭。

老人行动不便不说,最难的是大小便失禁。但是,多年来,汪素平克服了重重困难,让公公过上了整洁干净舒坦的晚年生活。让她感到欣慰的是,经过细心的照料,老人一天天地好起来,不再失禁,还能坐起来,慢慢行走。

除了照顾老人,汪素平还有读大学的儿子和读小学的女儿,尤其是女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辅导,她也照顾得井井有条。同时,家中有3亩多耕地,她舍不得荒废,也为了让老人孩子吃上放心的粮食,她干起活来不比男人差,每年产出稻谷3000多斤,油菜、花生、玉米应有尽有。她还养了羊和鸡,常年存栏20多只,用勤劳创造了收获。

看着公公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让塆里的人对汪素平打心眼里佩服。塆里80岁退休教师张庆安对汪素平这几年的付出看在眼里,逢人就夸赞她是个难得的好儿媳。面对大家的夸赞,她总是淡淡一笑说:“只要公公能够一天天好起来,丈夫能够安心在外挣钱养家,这些都是做儿媳做妻子应该做的。”

一个弱女子面对外面的世界,深明大义、独守深山、代夫行孝。春去暑来,青丝已成白发、无怨无悔,用身体力行诠释孝道,她的事迹也打动了很多人,被评为第五届黄冈市道德模范。

(责编:汪泽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