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能源局不久前召开的2023年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介绍,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新突破——

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3亿千瓦,达到13.22亿千瓦,同比增长18.2%,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会后诸多媒体报道了这一历史性变化,并纷纷发问: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是否意味着煤电的“压舱石”地位将被撼动?

诸多专家回应:煤电的“压舱石”地位在能源安全的角度上暂时还不能被替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2050年、2060年,或许可再生能源可以成为“压舱石”。

那么,同为化石能源的石油和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扮演怎样的角色?石油企业该如何处理好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关系,在能源转型大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01. 未来30年油气消费占比如何变化

根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各项能源一次消费结构占比为:煤炭56.2%、石油17.9%、天然气8.5%、非化石能源17.4%。可以看出,煤炭和石油仍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与此同时,非化石能源的占比在逐渐增加。

而放眼全球能源消费平均水平,2022年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化石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为82%,基本上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分天下。

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当下仍处在“化石能源时代”。

▲数据来源:《2023年中石油经研院能源数据统计》

▲数据来源:《2023年中石油经研院能源数据统计》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陆如泉,在他的个人公众号“清泉能源”撰文说,按照“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双碳”目标,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曾给出预测:预计到2030年,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占比分别为42%、18%、12%、28%,到那时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的比例大致是7:3,而石油、天然气占比总和将达30%,高于目前水平;预计到2060年,煤、油、气、非化石占比分别为6%、5%、10%、84%,油气总占比仍将达到15%,到那时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的比例约为2:8,几乎与目前情形颠倒。

▲根据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预测

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个数字只是能源消费结构比例的变化,而非绝对数量的变化。按照正常的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全球能源总消费量将持续增长,也就是说到2060年占比15%的油气,实际总量未必真的下降到2030年的一半。

同时,我们还必须正视,尽管2022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口量都出现了小幅下降,但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还将维持在70%左右的高位,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或将由目前的40%上升至55%。

尽管未来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存在变化,但分析发现,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大棋盘上,未来油气的重要程度并不会下降。发展可再生能源,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占比,也是有效调节油气资源进口量高、形成多能互补格局的有效途径。

02. 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今年7月19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2023年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这是“七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召开的第五个推进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会议。

会议强调,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如何挖掘增产增供潜力,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始终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首要任务。我国能源发展处于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新阶段,油气资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及未来较长时间需要筑牢的能源安全底线。要清醒认识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立足国内,千方百计增强油气自主供应能力。

因此,国内石油企业早有共识——聚焦油气业务、推进增储上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首要任务、根本使命。与此同时,从企业长期发展和全球能源转型的大格局看,从传统能源向油气与新能源并行发展、多能互补格局迈进,势在必行。“十四五”时期正是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

今年4月4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了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启动会,推动《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落实落地。到2025年,大力推动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扩大油气企业开发利用绿电规模,主要发展目标是:

● 油气供给稳步增长;

● 绿色发展效果显著;

● 行业转型明显加快。

尤其针对行业转型明显加快,《方案》细化解释为:

大力推进油气企业发展新能源产业,持续推动能源生产供应结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陆上油气勘探开发自消纳风电和光伏发电,风光发电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统筹推进海上风电与油气勘探开发,形成海上风电与油气田区域电力系统互补供电模式,逐步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03. “三桶油”的能源转型

国家能源局等有关部门,为我国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的能源工作“划了重点”,那就是强调在能源保供稳价的同时,深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作为能源供应“国家队”,“三桶油”的能源转型工作开展如何?

“三桶油”低碳和在新能源业务拓展上各具特色,侧重点各不相同:中国石油在陆上新能源开发、风光气电融合发展、电动出行领域颇有建树;中国石化凭借其在制氢来源、气液储运和氢能终端上优势,打通了上下游贯穿的“氢能全产业链”,努力打造“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中国海油则因具备丰富的海上工程资源和生产作业经验,大力发展海上风电。

中国石油

中国石油新能源业务涵盖了发电、输电、供电、地热及氢能、低碳等多个方面,可谓是多面发展、多点开花。2022年,中国石油新建成地热供暖面积1006万平方米、新增风光发电装机容量110万千瓦,CCUS项目二氧化碳注入量突破100万吨。新能源业务正逐渐为中石油的绿色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早在2021年6月,中国石油就成立了专门的新能源投资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以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发展重点,助力集团公司提升新能源业务比重,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自此,中国石油又先后成立了8个新能源公司,2个研究院,1个研发中心。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石油进一步加快了发展新能源业务的步伐——2022年9月,联合上汽集团、中石化、宁德时代等共同投资40亿元成立上海捷能智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切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11月23日,中油绿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包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电池销售;电池制造;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等;2023年3月6日,中石油四川西油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3月15日,由大庆油田和深圳新能源研究院共同建立的新能源联合研发中心在大庆揭牌,这是中国石油首家新能源联合研发中心,将加快推进两家企业在氢能、地热能、储能、智能微网等领域的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

中国石化

中国石化锚定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目标,正积极布局氢产业链发展——今年2月,全球最大绿氢耦合煤化工项目——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风光融合绿氢示范项目正式启动;4月,中国石化对外宣布:国内首条“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被纳入国家能源局印发的《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该管道建成后,能把在内蒙古乃至中国西部、由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制成的绿色氢气,运送至东部等市场需求旺盛的区域,以缓解国内绿氢供需错配的问题;6月,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中国石化新疆库车2万吨/年绿氢示范工程顺利投产。

在CCUS领域,去年8月,国内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正式注气运行,标志着中国CCUS产业开始进入成熟商业化运营。今年7月,该项目二氧化碳输送管道正式投运。8月8日,中国石化又与宝钢股份、壳牌、巴斯夫在北京中石化大厦隆重签署了关于华东地区四方CCUS合作项目的联合研究协议。

中国海油

中国海油在开发海洋能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具备丰富的海上工程资源和生产作业经验。海上风电在诸多可再生能源之中,跟中国海油业务契合度高达70%以上,因此将海上风电业务作为能源转型的主攻方向。有关负责人介绍,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公司正稳妥有序推进海上风电业务,择优发展陆上风光。

▲中国海油江苏海上风电场吊装现场

2019年5月,中海油融风能源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开发、建设及经营管理等。

2021年1月,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清洁能源分公司成立,重点培育以海上风电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

2021年12月至2022年,中国海油曾在短短9个月时间成立4家新能源(综合能源)公司,聚焦海上风电、太阳能发电、地热、氢能等业务。

今年3月21日,中海油环渤海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中国海油开启了加快环渤海区域新能源产业布局的新篇章。董事长汪东进提出聚焦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稳健发展环渤海区域海上风电等业务,探索打造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供应系统。

▲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今年3月,国内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抵达海南文昌海域作业区,这是全球首座水深超100米、离岸距离超100公里的“双百”海上风电项目,标志着我国深远海风电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也意味着我国风电开发从浅海走向了深远海。5月,该项目成功并入文昌油田群电网投产,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2200万千瓦时,约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

根据中国海油披露的新能源投资发展计划,“十四五”期间,中海油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占比将达5%-10%。到2025年,目标获取海上风电资源500万千瓦到1000万千瓦,装机150万千瓦;获取陆上风光资源500万千瓦,投产50万千瓦到100万千瓦。

油气上游领域具有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通过大力实施清洁用能替代,同步增加油气商品供应量,是增强油气供给能力、显著降低油气生产能耗和碳排放的现实途径,也是对构建“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能源供给体系的积极探索。

“十四五时期既是我国能源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也是作为能源央企的“三桶油”高质量发展、向世界一流综合能源企业迈进的关键期。方向已然明确,大步稳步前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