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药创新数量及对全球贡献衡量看,中国创新已成为全球第二梯队排头兵。截至2020年2月,中国创新在研产品数量对全球的贡献率为13.9%,稳居第二梯队之首。”在2022年服贸会期间举办的医工转化成果与投融资论坛上,百济神州中国CFO黄智用一组数字证明了中国医药行业的飞速发展。

近年来,中国创新药加速出海。2019年11月,泽布替尼在美上市,成为首个在美获批的中国本土自主研发抗癌新药,改写中国抗癌药长期以来“只进不出”的局面。随后,传奇生物的CAR-T药物西达基奥仑赛成为首个在美获批上市的国产细胞治疗药物,荣昌生物26亿美元对外授权其ADC新药维迪西妥单抗,中国创新药“出海”价值再创纪录。

在黄智看来,国产创新药与海外的差距逐步拉近。“从2018年开始,中国本土创新药上市数量大幅增长,2021年中国批准上市的国内创新药数量为46个,美国FDA批准上市的创新药为60个。中国创新药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已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国家‘十四五’规划对医药产业也已明确提出国际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创新药企在国际化道路上作出了很多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不过,2021年中期以来,医药健康领域,尤其是创新药领域的投资明显降温。联想之星合伙人陆刚认为,这一现象的背后是适应症开发极度拥挤、创新同质化非常严重、估值泡沫持续积累等原因。

据医药魔方InvestGO数据库统计,2022年上半年,医药行业一级市场投融资事件数同比降低46.7%,环比降低45.9%;IPO事件数同比降低45.5%,环比降低55.2%。

毕马威中国生命科学行业主管合伙人于子龙举例说,中国企业创新药研发靶点选择相对集中,TOP10靶点占据所有管线的19%,未来商业化竞争压力大。“自2021年开始,中国IPO药企破发比例大幅上升,一级市场在2022年逐渐受到影响,投资事件数量下滑。”

尽管短暂“遇冷”,但对于医疗行业的前路,业内人士仍抱有很大期待。

中金资本董事总经理吴夏表示,在医疗行业,中国有很多优势,其一是人口基数大,其二是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上广,这对于很多疑难杂症的医疗研究和科研来说是明显优势。比如癌症,北上广地区的医疗资源占整个行业的60%~80%,且有大量的病人集中。

吴夏坦言,整体而言,医疗作为必要的消费服务,伴随着人均GDP收入的增长也会呈现稳健的增长趋势。“未来,围绕发展国计民生的核心主题,如细胞治疗赛道、血液制品、疫苗、康养以及生殖等是新常态下的医疗健康股权投资重点方向。”

在老龄化加速、技术升级以及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中国医疗行业未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陆刚认为,未来医疗新生态需要通过多环节创新来铸就,“好药”先行,“好医”跟上。“在产品侧,国民好药,适合中国人用的、有疗效的、好用且便宜的药是一大机会,全球创新和出海是另一大机会。”

于子龙表示,差异化、多元化、数字化发展路径是行业寻求突破的方向。行业需探索药物创新研发方向,差异化布局新靶点,技术迭代以及开发策略改变,共同推进医药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多元化布局产品销售渠道,探索海外市场拓展方式,通过更适合创新药的DTP药房把握院外零售市场新机遇。此外,多层次的商保体系有利于创新药企业药物上市,多元化的支付方式也进一步增强国家医保外的创新药物的可及性。(刘旭颖)

推荐内容